close

  《斯諾登檔案》
  作者:(英)盧克·哈丁
  出版社:金城出版社2014年5月
  定價:35.00
  《衛報》是斯諾登首選的消息發佈平臺,也是全球唯一全程報道斯諾登事件的媒體,《衛報》採訪團隊對斯諾登做了100多小時的面對面採訪,幾百萬字的採訪筆記。而盧克·哈丁是“斯諾登事件”採訪團隊核心成員,《衛報》指定的本書撰寫人。本書追蹤了“斯諾登事件”的前因後果及詳細過程,曝光了美英等國監控全球的種種內幕。《新聞風雲》
  作者:(美)沃倫 菲利普斯 楊雨 譯
  出版社:中信出版社2014年5月
  定價:42.00
  本書作者30歲之前成為《華爾街日報》主編。本書還原了柏林危機、肯尼迪遇刺、水門事件背後的新聞細節,披露了《華爾街日報》如何應對與《財富》雜誌、美孚石油公司等的報道糾紛。《誰來監管泄密者?》
  作者:(美)蓋里·羅斯 鞏麗娟 譯
  出版社:金城出版社2013年10月
  定價:49.80
  本書作者現為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(ODNI,是全美情報系統的最高監管機構)的一名調查員。2010年“維基解密”事件,2013年“斯諾登泄密”事件……通過美國政府歷史上重大的泄密案例和事件,作者探討了未授權信息泄露背後的動機、代價、法律困境和解決之道。
  2013年6月,美國國家安全局承包商愛德華·斯諾登披露了美國的“棱鏡計劃”,美國單方面地監聽電話、電郵和網上的信息,從小布什時代就開始了,一開始是以反恐的名義進行,但其實際上是針對所有的人,從國家元首到普通老百姓,而且美國九大高技術信息公司都跟他們合作,與他們共享一些數據。“斯諾登事件”爆發(也稱“棱鏡門事件”)。
  2013年6月5日,英國《衛報》首先披露此事,6月6日,《華盛頓郵報》也揭露這些內幕。前不久,普利策獎把最大的新聞獎頒給這兩家報紙。近日,《斯諾登檔案》中文版圖書與17個國家的外文版同步面世,出版方金城出版社在北大新聞與傳播學院舉辦了研討會。就國家安全與民眾權利等問題研討。軍事評論家彭光謙少將、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喻國明教授、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胡泳、中國傳媒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吳敏蘇教授、金城出版社潘濤總編輯、北京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院長陸紹陽教授等與會。本報摘選了部分發言。
  在20年之前,當你談互聯網的時候,你永遠會用美好的詞彙來談它,平等、民主、自由。今天當你談互聯網的時候,很多時候我們談控制、審查,尤其我們談安全。
  彭光謙:斯諾登影響了美國信息霸權
  斯諾登違反了職業道德,但是維護了廣大民眾的利益。
  我個人認為,“棱鏡門事件”是我們進入網絡時代以來帶有標誌性的重大事件。說它好也好,說它壞也好,這個事肯定對我們未來世界的網絡秩序、網絡安全、網絡管理是推動。斯諾登是對美國的網絡霸權第一次公開挑戰。他利用他的網絡技術優勢,掌握有利條件,幹了很多事。美國老製裁這個,製裁那個,全世界13個服務器,一個主服務器,還有12個副的,有9個在它那裡,利用這個技術上的優勢想乾什麼乾什麼,這是以前從來沒有的。
  斯諾登到底是英雄,還是叛國者,看你怎麼看。可能美國的看法跟我們不一樣。我個人看,斯諾登違反了中情局的職業道德,但是他保護了社會公德,維護了廣大民眾的利益。
  第二,斯諾登確實影響了美國的信息霸權,但是他維護了世界各國的信息主權。他更多地保護了這個時代的利益,反映了時代的需求,反映了世界各國的需求,反映了社會公德的需求,從這個方面說他是英雄。
  胡泳:互聯網的三種力量
  國家主導模式、市場的模式、民眾的模式彼此糾纏。
  前一段,關於斯諾登的報道獲得普利策獎。斯諾登這個事之前已經有一個很大的事,就是維基泄密的阿桑奇。這兩者有很大的不同,但是趨勢是一致的。尤其今年4月份,大家紀念互聯網20周年。我們可以思考一下20年來,互聯網給中國帶來了什麼,或者給世界帶來什麼。這個時候來談論斯諾登事件,我有一個基本的總結,過去,互聯網有三種力量。
  第一種力量叫作國家,第二種力量叫作市場,第三種力量叫作民眾。三種不同的力量匯到互聯網形成三種模式,分別是政府為中心的模式、市場為主導的模式和民眾在這個發展過程中把他們的想法加入其中。
  我們是典型的國家主導模式,國家投巨資做基礎設施,在這個基礎設施當中也花很多的力量進行信息控制,有市場競爭,同時市場競爭受到國家監控很有力的影響。這些是以政府為中心的模式很典型的特點。
  第二種模式是市場的模式,在1995年的時候有兩個英國學者提出“加州意識形態”,他們當時說美國有一種新思潮,催生了硅谷,硅谷從半導體到計算機一直到互聯網,到今天移動互聯網,整個這個東西都是“加州意識形態”的產物。
  第三種模式是民眾的模式,這個模式最激進的一派就是1996年美國搖滾樂的歌詞作者巴婁,當年寫了一篇非常有名的東西叫《網絡空間獨立宣言》,他認為是網民擁有互聯網空間,反對一切政府的和商業的力量對互聯網空間加以干涉。
  這三種模式彼此纏繞,你不要把它看成是截然分開的。比如“加州意識形態”催生了國家行為,美國互聯網發展如果沒有美國政府的推動,這個東西不存在。如果沒有中國政府投入那麼多錢在基礎設施上,阿裡巴巴、騰訊也不會存在。所以,我說這三種模式攪在一起。
  剛纔彭將軍講到互聯網主權問題,今天你講主權的時候,跟巴婁的主權想法完全不一致。巴婁說互聯網主權,是不要政府,不要商業干預網絡。
  舉一個例子來講,斯諾登事件出現以後,巴西說了,如果你谷歌在我巴西活動,你必須把服務器放在巴西,不可以放在加州。因為我不知道你放在加州以後會不會侵犯我們國家的隱私權。這意味著會出現一個情況,全世界是不是只有一個互聯網,全世界原來的互聯網會不會巴爾幹化。
  前兩種國家和市場為主導的模式受到質疑,第三種認為互聯網仍然是屬於民眾的人就提出一個倡議,叫作“我們要奪回互聯網”,因為國家和企業都背叛了互聯網,使得今天的互聯網不是過去我們理想中建構的樣子。這裡面有一個代表人物叫作施耐爾,他是美國密碼學專家,他提出了一些觀點。第一,要像斯諾登一樣,曝光政府的監控行為。第二,對於軟件公司來講,我們要想辦法重新設計互聯網架構。第三,我們要改善互聯網治理。核心問題就是不能讓一國來決定互聯網的走向。
  在20年之前,當你談互聯網的時候,你永遠會用美好的詞彙來談它,平等、民主、自由。今天當你談互聯網的時候,很多時候我們談控制、審查,尤其我們談安全。這個話題的轉移非常明顯,這樣一個話語的轉移今後能不能被扳回來,我不知道,也是我們接下來要仔細觀察的。
  喻國明:合作、整合是當下主題詞
  把自己關在一個封閉的狀態當中,就成為一個價值孤島,不得人心。
  我們這個社會未來的發展也好,它的權力形成也好,它的利益和市場的形成也好,其實都要從這種互聯互通當中找到最基本的發展邏輯,權力來源也來自於互聯互通。而未來的市場,未來的價值形成也是在這種互聯互通中形成。很多新的互聯網,金融、維基百科、產銷合一、分享經濟也好,實際上都在互聯互通形成的,這就是未來最大的機會。
  在這個社會當中,它的趨勢不是限制,也不是監管,當然必要的監管是需要的,但是從整個大趨勢角度來說是合作,是開放。過去我們講媒體競爭,今天互聯互通情況下,競爭不是主題詞,合作、整合才是主題詞。誰把機會給別人,他也獲得機會;誰給別人機會越多,他獲得的機會越多;誰把機會封閉起來,把自己關在一個封閉的狀態當中,他就成為一個價值孤島,他就越來越不得人心,越來越在市場上邊緣化。這就是互聯網的邏輯。我們經常講互聯網思維,互聯網邏輯,其實最根本的就是這一點,所以小至個人,大至國家都要有一個開放的過程,而不是封閉。
  我們今天所做的所有監管還是傳統社會、工業化社會、金字塔結構下對信息的控制。像美國這樣,通過對傳播的控制,認為這就能夠管理社會,實現有效的管理,這其實是被歷史和時代潮流所詬病的。
  整理/新京報記者 張弘  (原標題:“棱鏡門事件”與互聯網的未來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aanyxv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