幾年來,面對熱錢洶涌、產量和銀幕數暴增、盛產口水戰的電影業,總有業內外人士或嘲諷或自嘲,這是“人傻錢多”之地。近來usb,坊間有人認為,經歷了十餘年高速發展之後,中國電影業已經開始逐漸脫離“人傻錢多”的窘境。
  2010年,影評人韓浩月西裝外套曾經寫過一篇《中國電影業“錢多人傻”》的文章。而今縱觀電影界,他認為已經發生了微妙的變化。
  中影南方新幹線總經理趙軍說,2013是電影業走向務實、理性的一年,也是創新的一年,“究竟我們要不顧一切地信用貸款在影城已經很密集的區域再投資,還是認真打造互聯網時代的新型影城?究竟是要上億資金地拍攝一部部巨片,還是要仔細地研究市場化影片的盈利規律?究竟是國產片的超半壁江山說明其優越於進口片,還是今天優秀進口片的價值正在被掩蓋?究竟更縱容銀幕沒有分級的血腥暴力,還是想一想怎樣承擔對於青少年的社會責任?”他認為,“一個全新的、思考的時代正在悄悄展開”。
  “土景觀設計豪”大片減少,中小片增多
  近來,一個顯著現象是國產大成本影片的持續減少,而中小投資影片大幅烤肉增加。韓浩月說,這說明電影業的盲目投資下降,“煤老闆少了,不再被製片人忽悠了;專業投資電影的人多了,投行的多了”。
  雖然不能說大片減少是好事,但中小成本電影增多,對電影產業的發展卻肯定是有利的。像過去那樣,一部《英雄》的票房就占年度國產電影票房1/4,其餘中外電影大部分都在“打醬油”的狀況一去不復返了。
  2011年,《失戀33天》投資1500萬元人民幣,創造了3.4億票房;2012年,《泰囧》投資3000萬元,創造了12.6億票房;今年,《北京遇上西雅圖》的投資也是3000萬元,票房超過5.11億元。有人算了一下投資回報率,《泰囧》高達1∶42,可謂一本萬利。
  但韓浩月也指出,雖然大片少了,但是以中小投資博取高票房的多了,受此心理的影響,製片公司都在琢磨著“花小錢辦大事”。這固然是一種精明,但使用過度,就是一種“投機心理”。因為沒有更多的投資渠道,電影業仍存在“熱錢”。“市場上有太多應景和跟風的作品,踏踏實實地拍好電影的人很少,結果,目前最大問題就是沒有足夠優秀的作品。包括《泰囧》《失戀33天》,它們不是不好,但藝術質量與超高票房是不能匹配的。在國外,有這樣的高票房,一般都是經典,但這兩部恐怕也是看看很開心,看完就完了。另外,名導演也沒有口碑意識和品牌意識,作品質量忽上忽下,像李安這樣的導演,國內幾乎絕跡了。”
  二三線城市成票倉,著力培育新觀眾群
  趙軍認為,二三線城市市場快速增長是2013年電影市場的亮色,更重要的是它還展示了更為廣闊的空間,“渠道下沉也在改變著行業的生態環境,專門為二三四線城市市場拍攝的電影會越來越多,因為城市生活水平造就著不同的文化風範,面對二三四線的市場,電影的機會很明顯。”2013年曾經憑藉小成本喜劇《201314》賺取數千萬票房的北京無限自在文化有限公司總裁朱瑋傑說,自己的這部電影主打的就是二三線城市,那裡的年輕人對於進口片的興趣遠遠小於國產影片,他們是成龍、劉德華這些老牌香港電影人的最大票倉。“一線城市觀眾的觀影選擇很多,口味刁鑽,但是二三線城市的觀眾不同,他們不習慣看進口片,覺得分神去看字幕太累,不如國產電影直接聽中國話,講的也是中國人的故事。”他說。
  但二三線城市影院的發展,面臨耐心培育觀眾的問題。博納星光影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巍曾經對媒體表示,二三線城市影院變成票房新的增長點,不會是爆炸性的增長,有教育觀眾的過程,要逐步培養觀眾觀影習慣。這個過程相對於在一線城市或者原來電影比較發達的城市,要長一些。
  2013年全國增長約5000塊銀幕,而且多數在二三線城市;今年的年度總票房,有七成是二三線城市、農村城鎮市場貢獻的。無論一線城市是否有局部飽和,二三線城市的崛起是實實在在的。黃巍表示,“電影從業者不僅要揣摩觀眾心理,學習歐美同行,更要在國情的基礎上提出獨到判斷,切切實實地獲得利益、口碑與空間”。
  賀歲檔期較為有序,不再一團混戰
  12月8日,全國電影票房突破200億元人民幣,但是今年的票房重檔——賀歲檔卻相對冷清,相比去年賀歲檔58部電影激烈競爭並且出現史上最高單片票房12.6億的《泰囧》,今年既沒有出現單片票房異軍突起的“黑馬”,更沒有出現往年數十部影片互相傾軋、話題滿天飛的場面,約30部影片的排片理性、有序,檔期據說都是發行方互相商量確定的。
  一些院線人士指出,賀歲檔以前在全年票房中所占比例過高,現在賀歲檔影片相對減少,勻到全年,每個月都有數部被看好的影片上映,從全年來看,已經沒有明顯的淡季,避免了院線排片時手足無措,好影片在有限的賀歲時段自相殘殺,這是一件好事。
  韓浩月認為,隨著電影業的發展,國內觀眾的觀影習慣已經養成,看電影正在成為人們的生活方式,市場變得開放有活力。“一切都在為電影創造比以前更好的機會。”他說,除了傳統檔期如賀歲檔、暑期檔、聖誕、元旦、情人節,現在的市場還“生造”出了“光棍節”等檔期,“年輕人在這樣的日子里,一定要去看電影,比如今年五一都有9億的票房,這是不可思議的事。”這也充分證明,現在的排片的確是重視賀歲檔,而不唯賀歲檔。所以,韓浩月認為,電影不斷產出的高票房,是利用了觀眾的消費慣性。但是,“觀眾愛看電影,出品方和發行方卻不能覺得觀眾‘錢多’,把觀眾當‘傻子’。我們的新老導演,不僅要向好萊塢學習電影的時尚感和創作技巧,也要在創作中找到我們自己傳統的根源,啟迪觀眾本土性的共鳴,瞭解中國觀眾內心的真正需要,找到思想性和藝術性相統一的方式,把藝術電影包上商業外殼,照顧到兩撥觀眾的需求”。
  中國夢不是土豪夢,中國電影業理應遠離“錢多人傻”的態勢。趙軍表示,2013年整個國家、社會和電影業都在變得理性。“當時代車輪減低速度,等等人們的靈魂和良知時,浮躁就會褪去,對於電影來說,投資別太浮躁,選材別太浮躁,拍攝也不要太浮躁,市場化建立在公理之上,這就是理性。”
  (原標題:中國電影何時終結“人傻錢多”)
(編輯:SN085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aanyxv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